“十四五”新征程开局,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中国大健康产业正迎来黄金十年。
以Biotech、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为代表中国民企新势力,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进化,追赶甚至超越着历史。
跨国药械企业面对新格局下的市场竞争,从全面本土到全面国产,深度内嵌国内市场。
传统人海战术红利消失,一系列前沿管线以及海内外合作快速成长起来,“创新”这一话题再次涌动……
在此背景下,医趋势联合Trend旗下Med+研究院正式发布首个《2021大健康行业趋势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首次齐聚医疗、制药、生命科学、生物创新药、CRO、互联网医疗行业领军企业,以调研访谈、内外部定量调研数据、案例剖析等方式,首次独家揭秘大健康领域TOP企业的顶层策略、创新战略以及人才观念,最终以独立调研数据的形式进行全面呈现,预见行业趋势风向标。
这些珍贵的行业领先企业成功案例,及其首次披露的人才关键需求,将对产业发展及大健康人才有所启发。
2030年,中国将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对于医疗健康行业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健康中国2030与“十四五”叠加共振,医疗“双循环”初露峥嵘。
下一个十年,我们应当预见什么?《报告》为你呈现。
《健康中国2030》第二阶段“碰撞”十四五,在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的同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走向纵深。
同时,基于“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内需将进一步刺激增长,也有利于医疗产业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中国居民对健康管理的需求,疾病从预防到治愈一体化管理的需求,从院外到院内互联协同的需求等,倒逼企业创新,催生大健康行业各领域不断变革。
中国不仅再是个制造大国,还将成为新兴的消费大国。对于医药行业,中国未来或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消费市场,并诞生世界级的医药公司。
顶层驱动的变革必将引起行业内多赛道的风起云涌。生物医药、数字医疗、高端设备、慢病管理、养老产业等诸多医疗细分领域迎来高速发展期。
因此,对于大健康行业来说,中国潜在需求不仅巨大,而且还会加速增长。未来十年或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消费市场。
成为中国创新企业“突围”的重要途径
在“十四五”规划中,创新一词被提及50次,由此可见,创新仍然是“双循环”的底色。对大健康企业来讲,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疫情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已不仅在于其巨大的体量。
随着资本大量流入,中国正成为全球医疗创新引擎。
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资本支持的三轮驱动之下,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必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以Biotech为代表的中国新生代药企,正以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成长为前所未有的新物种。
以立项、临床、注册、准入、市场、销售等能力为衡量标准,可以将药企分三类:
中国式Big pharma:处于金字塔尖,产业能力强大,总体不会超过10家;
中国式Biopharma:数量同样不超过十家,相比于Big Pharma,Biopharma一般全领域整合能力较弱,通常在细分领域进行研发积累,在特定技术的研究深度具有优势,部分细分赛道可与大龙头竞争,并且实现了产品规模化销售;
中国式Biotech:处于金字塔底部,最多可能超过数百家,研发能力突出,可实现国内外同步开发。
没有任何时刻,医疗行业对数字化、对医疗变革有如此深刻的认知;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
自2020年3月,中央提出“新基建”发展思路以来,由“信息化”到“智慧化”的升级之路就成为医疗产业的既定方向。而2020年的疫情给这一发展方向增添了加速度,大健康产业将进入全域数字化、全链路数字化的新常态。
分级诊疗将使80%病人分流至县域、基层医疗机构。
目前,三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数字化服务覆盖率为62.5%,二级医院为35.1%。
结合中国二、三级医院医疗设备保有量综合而言,未来数字化设备服务的增量市场将重点落在二级和更多基层医院。
在数字化的将来,以产品为主导的“造富神话”将成为过去,围绕患者需求、临床价值为核心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才是制胜王道。
《报告》显示,对于患者而言,最终诉求在于能够治愈疾病的解决方案。所以,应用创新理念、数字化工具,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才是数字化趋势下,医疗健康行业的终局。
而企业解决方案的背后,是构建大健康生态链的比拼。
做到疾病诊疗一体化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从筛查、诊断、治疗,到康复各个流程的全覆盖,当下医疗市场上,凭借任何一家企业的一己之力,都不可能滴水不漏的全部覆盖以上环节。
因此,如何扩大“朋友圈”,串联企业内外部优质资源,成为摆在当前企业面前的关键课题。
历时6个月、超100家大健康行业雇主、深度对话34位CEO/HR Head、深入分析14000份有效问卷,十万字案例及洞察输出......。
《报告》首次汇聚大健康行业各细分领域TOP企业,从其最新愿景战略、挑战与机遇、业务发展策略、组织变革趋势、企业人才倾向等,多角度洞悉揭示大健康行业领军企业的成功秘诀及内核力量。
趋势:从组织到临床的数字化赋能,快速响应市场全面国产化,开放创新建立合作共赢生态圈。
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表示,GE从内部变革出发,把自己定义成真正的中国企业,同时在业务上去中心化,赋能到BU和事业部,对标中国速度。在双循环的背景下,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是跨国企业的发展机遇。
趋势:加速引进新药,建立患者全病程管理,将中国创新反哺全球。
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贺恩霆博士表示,相信中国将是第一个能够完成患者全病程管理的国家,也将是践行数字化医疗的第一个国家。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经理陈思渊表示,希望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工作、中国的创新不仅仅是留在中国,而是能够影响全球,因为中国可能是未来全球的一个创新基地。
趋势:打破商业市场的概念,真正把中国当作一个“总部”,从组织到业务的全面赋能。
丹纳赫大中华区总裁兼诊断平台中国区总裁彭阳表示,打破商业市场的概念,真正把中国当作一个“总部”,不仅要关注销售,还要关注研发、生产,以及在中国市场的创新反应速度。
趋势:以创新实现价值,站在全球化视角与跨国企业“同台共舞”。
天境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臧敬五博士表示,所有的创新一定要有临床的价值,能够解决问题。
CRO领域
趋势:聚焦临床前尖端转换医学、AI助力新药研发。
中美冠科首席运营官顾延表示,新药研发要跟不同的对象合作,比如量子计算机、AI技术,还有中国的互联网医疗、甚至精准医疗。
趋势:哪里强势就从哪里触网上线,打破利益壁垒,提升平台连接的深度和广度。
太美医疗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璐表示,目前阶段性战略核心是提升平台连接的深度和广度、数据可调用的程度,让数据可以被随时发现和调用,确定每个数据所在的点,把数据质量做到最好。
2020疫情黑天鹅将大健康领域推到大众视角下,大健康成为时代聚焦的中心。疫情引发的全球健康危机给大健康行业发展带来启示,医疗健康行业受到的瞩目和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本次《报告》从大健康领域公司业务及组织战略洞察后疫情时代下的企业发展,同时深度解析时代和环境变化下的未来组织,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Med+研究院对疫情下的健康行业组织变化做了公众调研。数据表明,疫情之后,68%的企业远程办公日趋常态化,人力资源数字化/互联网进程进一步加速。
同时企业的敏捷性也大幅提高,比如在疫情下快速调整部门及岗位职能需求、调整绩效目标及考核方式以及整合内外部门职能等多项政策以适应环境挑战和发展需求。
Med+研究院数据表明,在34位行业顶层领袖的访谈中,总提及的人才需求关键词数量达到85个,整体人才需求呈现开放/多元的形态。
此外,行业对于人才需求关键词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新型人才需求关键词代表的延展意义愈来愈广泛,这正在打破或则重塑我们的认知边界。比如:“学习”不再是传统的被动学习概念,而延展为代表自主学习、快速学习、跨学科学习、持续学习以及学习创新等。跨界、敏捷亦是如此。
同时,关于“复合人才”的定义也被深度探讨,在传统技能多元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多元化的概念。
大健康行业领袖最关注的人才趋势关键词排名及其延展意义
稀缺的“学习型”、“复合型”人才成为中外企业“争夺”的焦点,行业人才人才培养体系面临重塑。因此,企业联合行业建立起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才能持续不断的为大健康产业输入人才。
数千名求职者最认可的优秀雇主特质的调研结果显示,24%的求职者更看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22%的求职者选择了权威认证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正逐步和企业文化一起成为人才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在访谈中被提及最多的词是“中国”。具体来看,在谈及“中国”时,最主要被提及的是:中国政策、中国速度和中国本土化。
创新是行业的灵魂。创新的发现很多,涉及到国家政策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人才创新。
数字化是时代的趋势,无论从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层面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企业在提及业务战略和人才战略时,都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人才引进作为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并深刻思考和制定相关制来吸引、培养医疗信息化人。
未来十年,最好的医疗健康产业机会在中国。经历漫长等待与积累后,中国医疗创新将突破临界点,进入爆发式增长,或将诞生世界级的医疗产品与技术公司,与美国并行,成为全球大健康行业创新双引擎。
Med+研究院也将与行业各方持续发布每年最新《大健康行业趋势发展报告》,助力中国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