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有关情况。
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秦怀金,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体制改革司负责人朱洪彪,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负责人杜希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成情况、健康扶贫的具体举措以及抗疫科研工作发挥的作用答记者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这十年,是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的十年。制定修订《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编制和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扶贫工程累计帮助近1000万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贫困;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社会健康治理的方方面面,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
这十年,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一老一幼”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十年。不断优化生育政策,先后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和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推出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母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妇幼健康核心指标进一步向好。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历史性地全面破除以药补医的旧体制,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推广三明医改经验。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7.7%。
这十年,是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我国消除了疟疾,实现了乙肝控制目标,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如期实现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目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这十年,是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能力与质量水平双提升的十年。到2021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达到1398.3万人,各类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达到72%。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复杂手术。推进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年人均诊疗次数、住院率等指标逐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十年。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这十年,是卫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更深更广的十年。新药专项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的跨越式发展,传染病专项提升我国及时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应急处置和科学研究能力。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扎实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持续开展卫生援外工作,在抗击埃博拉、新冠肺炎等疫情中体现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总的来说,这十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老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更加凸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将继续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健康之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坚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
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 ,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一是健康入万策,促进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机制,形成了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知识进万家,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逐步构建。建立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全面普及健康知识。
三是关注全周期,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等重点疾病患者和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步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四是生活更健康,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新时尚,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4%;体育场地面积不断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达到37.2%。城市生活环境改善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提升;农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逐步提高。
五是全民齐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的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大力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人人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累计帮助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家庭成功摆脱了贫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全面消除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明确了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和标准,通过“县管乡用”“乡聘村用”以及巡诊、派驻等方式,历史性地解决了部分地区基层缺机构、缺医生的问题,基本实现了农村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脱贫地区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在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县医院的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组织了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832个脱贫县的172家的县级医院,实现每个脱贫县至少有1家公立医院,98%的脱贫县至少有1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差距不断缩小。
三是因户因人因病精准施策。组织动员了全国80多万基层医务人员,全面摸清了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建立全国健康扶贫的动态管理系统,对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推动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截至2020年底,累计救治了2000多万人。
四是重点地区重点疾病防控取得了历史性成效。坚持预防为主,实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长期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艾滋病、包虫病和地方病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和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两个底线”,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从2008年开始牵头组织实施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治两个科技重大专项,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组织全国科研团队合力攻关,在卫生健康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通过新药专项的实施,支持获批上市一类新药达到80个,是专项实施前的16倍,有力推动我国新药研发由“仿”到“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的跨越式发展。通过传染病专项的实施,我国在重大传染病诊断、预防、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主动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一周便确定了新冠病毒,分离出毒株,拼接出了序列,向世界分享,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用创纪录短的时间甄别出病原体”的高度评价。
我们在疫情暴发的两周内,快速研发了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为早期诊断、阳性感染者筛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优势团队进行疫苗研发攻关,首创了全球首个高生物安全风险疫苗生产车间技术标准,为后续的新冠病毒疫苗几十亿的安全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组织了对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抗体的筛选、临床试验通道打通和快速审批,推动了中和抗体、化药和中药等成功上市。医学科技工作者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展示了医学科技和教育队伍的良好风貌。
我们将继续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关键技术和科学难题不懈攻关,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阅读更精彩!